我们知道中国的好大学不少,但很集中,多半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南京这些大城市。一些省份因为各种原因,名校不多。这其中,有一个省,曾经也是沿海大省,按理说,应该是有名校的,像浙江有浙江大学。可是,这个大省一所大学都没有。

这个省就是河北省。

河北省有一百多所学校,人口七千多万,却一所大学也没有。隔壁的山东就有数所大学。

跟河北一样的大概只有河南了。但河南的情况又特殊一点,毕竟是内地省。而且还有一个郑州大学是。为什么是郑州大学不是河南大学呢?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那河北为什么没有大学呢?

这个要从历史来看。

首先我们要知道,河北是历史名省,省内名城很多,但有一个特点,大的历史名城被分出去了。

在历史上,北京、天津都曾经属河北省管,尤其是天津。属河北管的时间更长。

那在历史上,尤其是洋务运动,中国大学开始遍地开花的时候,河北要建一所大学,会建在哪呢?当然是天津或者北京啦。其它的城市都不够这两个有名啊。尤其是石家庄这个省会,历史不过百来年,各地建高校潮时,他只是一个小站。

这好比湖北把武汉直辖,陕西把西安直辖,那可能两省都没有名城。

所以,河北的大学一开始基本建在天津北京,但也有一些学校钟情于河北,依然落户于河北的。

比如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一开始原本也建在了天津,叫天津工商大学,当年是全省五所重点大学之一。注意,这个时候天津是河北省的省会,也就是说这五大是跟天津的大学一起评出来的,包括了南开、天津大学等。天津现在有四所大学。

可以说,河北大学要是留在天津,那可能就是了,但天津直辖后,他搬到了保定,因为当时的保定是省会。从天津搬到保定,那差异当然大,不说资源,就是优秀老师也更愿意呆在天津啊。

后面,河北大学还待在保定,连石家庄都没去。那当然也不容易发展成为大学啦。

留下的没发展起来,而随着北京成为首都,天津后面又直辖了,河北剥离了这两块,不但经济、政治地位受到影响,连教育也是大亏本。名校全在这两块区域。

那河北有没有机会分到名校呢?

其实有的省份是捞到机会的,一个是院系大调整。就是把一些综合性大学分成专业性大学,这样一来,可能就会有一些省份能够得到机会。

还有就是一些学院因为各种需要进行搬迁。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原本是在上海,一是为了安全,二是为了发展西部工业,就搬到了西安。

还有中苏关系紧张时,北京也迁出了很多学校。著名的哈军工迁了好多院系出来,很多都成了名校。

那么,河北有没有这个机会呢?

也是没有的。因为河北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河北是首都拱卫,如果迁,也是属于迁出的那一种,而非迁入的那一种。

比如唐山原本有一所唐山铁道学院,在年搬到了四川峨眉山,现在也是大学。这个大学叫西南交通大学。

注意看,上面有唐山两个小字。

这样一来,河北不但错过了那些年的名校搬迁机会,自己还搬出了名校。原因叠加在一起,造成了现在一所大学也没有的局面。

不过,有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说没有吧,还有一个学校冠以河北之名。这个就是河北工业大学。

这所大学呢,就是大学,也有河北两个字,但是,它不在河北省,而是天津。

为什么呢?

因为人家一开始就是在天津建校的,是袁世凯当年办的北洋工艺学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还一度改名为天津大学。可见,它的基因还是属于天津的。

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河北这个原本管辖北平天津,拥有名校能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省份,现在一所学校也没有。

知道了这些,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河北衡水高中名气那么响了。

看到河北的同学这么拼,作为家长,还是蛮心疼这些孩子的。

不过,河北不要着急,因为河北虽然没有,但有一些隐性好学校,比如石家庄有陆军军官学院、空军军官学院。这些学校出来,那是相当牛啦。

另外,现在有了雄安新区,高校迁出也是计划之一。可能北大清华的这些不会迁,但迁个二三线的到雄安也不是没可能。

说完河北,咱再聊河南。

河南这个情况就复杂啦,本来起步也很早,毕竟当年袁世凯就是河南人嘛,他执掌中国,难免也会在自己的老家划一个圈。

比如河南大学。

现在提到河南大学,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毕竟连大学都不是。但是历史上的河南大学可是一个超级学校,在国内仅次于北大清华。只是因为多次拆分,使河南大学的实力削弱了才如此。

河南大学在年开始创办,其支持者就是袁世凯。袁世凯是当时中国的掌权者,他本人又是河南项城人,当然大力支持在他的家乡办一所好大学出来。

说到河南大学,顺便说一下山西大学,中国两个山大,一个山东,一个山西。两者都不开心。山西的山大不开心甚于山东的山大。这跟河南河北两个省冠名的大学一样,河南大学伐开心,因为不是,不是省第一大学。河北大学也是。而且他们的原因有点类似,两省的省会都发生过变化,两人都不搬,一个留在开封,一个留在保定。后面果然吃了亏。

山西大学前身是山西大学堂,是当时三大学堂之一,另外二个是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而且人家不差钱,用的是庚子赔款。民国时期,阎锡山主政,一度有所发展。排名在前十左右,后面因为抗战,学校一分为三,分处各地。阎锡山还想保自己的学校,不让迁走。这样一部分资源还留在四川。到了后面,拆分了太原理工。太原理工倒成了,比山西大学还牛,自称继承了山西大学堂的学脉。

说回河南大学。河南大学一开始还只是做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就是河南或者附近省份的学生留学,先到这里来学一下语言等方面。清华大学一开始同样是留美预备学校。

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随后签了《辛丑条约》,其中,中国要赔美国三千多万两,后来,美国说退一些,拿这些钱让中国学生到美国来留学。但留学也需要基础,当时选出来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就办了一所肄业馆,先在国内培训一下,再到美国留学。后面,这个肄业馆就成了清华大学。

当时,中国有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一个是清华,另一个是现在的上海交大,第三个就是河南大学了。所以,论历史,河南大学也是很悠久的。

后来,冯玉祥跑到河南,抄了河南督军赵倜的家,把他的家产拿出来办学校。河南大学就有经费了。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到了年,正式定名为河南大学。这个时候的河南大学可以说已经是中国的名校。到了抗战时期,因为动乱,河南大学也受到了影响,但是因为地处内陆,所以还接收了不少院系,并改名为国立河南大学。在年的高校评估中,河南大学位列第三。

可是,在达到顶点之后,河南大学开始了拆分。

年,学校教授范文澜带领一部分师生前往解放区宝丰县建立了中原大学。范文澜是著名的史学家。中国史学会,郭沫若为会长,范文澜为副会长。

而剩下的师生则由老校长姚从吾迁到了苏州吴县,依然是国立河南大学。

姚从吾也是历史学家,主要研究宋辽金的历史。大家知道,宋辽金的地理核心就是河南大学校址所在地开封。后来,姚从吾去了台湾,当了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等于,河南大学一分为二了。

我们先说分出去的中原大学。现在是没有中原大学的,中原大学哪去了呢?

跑到武汉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有个号召叫“中南先建武汉”,就把这个中原大学迁到了武汉,而且进一步细分,系科分别发展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于成就了一半的武汉高校。

再说剩下的河南大学。

全国解放后,河南大学又迁回了开封,但是又继续进行拆分,在年的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的农学院独立出来,后成为河南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后并入郑州大学,行政学院拆出后并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等。

为什么这么分呢?

这是向苏联学习。苏联的模式就是多建独立的工科院校,不要搞综合院校,所以,像河南大学这种大型的综合性学校就成为重点拆分的对象。

这个拆分,不但河南大学受影响,浙江大学、清华大学这些学校同样也受到了影响。

但为什么后来浙江大学等又雄起了,但河南大学似乎现在还没缓过劲来呢?

主要是地理的原因。河南最后省会定在郑州。而河南大学却依然留在了开封。

不在省会,当然各项扶持什么的就要差很多,就是申请教育经费也不容易。渐渐地,河南大学就被建国后新成立的郑州大学赶超上了,尤其是评大学时,这个名额就给了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这个曾经的国内一流大学,连都没有挤进去。

现在,不但别省的学生对河南大学不了解,就是河南本省的学生,也不太认可这所学校。但其实,你到它的校区看一看,还是能感受到百年老校的浓厚人文气息。

那么,河南的郑州大学发展了起来,是一所。但整个河南就一所,没有。河南也不满啊,尤其他挨着湖北,看着湖北那么多好学校,尤其知道很多学校还是他们的中原学校,那可能心理更不快乐了。

不过,河南自己也要检讨,因为曾经有一所好学校要搬到河南去。河南人舍不得粮食,没要。

这个学校就是中科大。

中国科技大学不但是,而且全国排名前十,是世界百强学校。甚至有人认为他在国外的知名度仅在北大清华之后。

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大学。

中国科大创建于年,是作为中国最好的科技专业大学创办的,元帅聂荣臻亲自建议,周恩来亲自审批。第一任校长是郭沫若,这个级别也很高啦。中国还有一所大学,第一任校长是大将,就是哈军工的陈赓。

一建成,就列入了中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那资源当然是刚刚的。

到了年,因为中苏关系的变化,北京的一些高校要下迁。这个中科大也在搬迁之列。那么搬到哪里呢?

当时学校最先去的地方是湖北跟河南,湖北是沙市,河南是南阳。

为什么去这两个地方呢?沙市有科学院的干校,河南有国务院科教组给河南省的亲笔信,都是有关系的。

那这个学校下去,那就是送大礼啊。现在如果说北京大学要迁到地方,那不争破头。

但是没想到,沙市跟河南南阳的反应很冷淡,表示你们要地可以,但是经济上不好解决,主要是吃饭问题,这个粮补拿不出来。南阳的同志说,我们这里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余力。

那没办法,只好继续找,下一个是江西跟安徽。江西也说不行,我们这里没地方。那江西也没戏了。而去安徽考察的打电话回去,说安徽没有条件,接收不了。

那怎么办?

这个时候,学校突然宣布,就迁到安徽合肥。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安徽的领导人李德生做了工作,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是天下掉大馅饼的事情。抢都来不及啊。所以马上联系,最终敲定了落户安徽的事情。

顺便说一下,李德生同志是河南新县陈店乡人,从老乡的角度,他应该替河南争取,但他那会毕竟是安徽的父母官啊。

接下来,中科大自然就成了安徽的学校,河南就跟这所名校失之交臂了,湖北失去了还没关系,人家毕竟还有武大等名校,河南失去,那简直是唯一的机会啊。

而中科大搬到安徽后,也曾经一度想搬回北京,毕竟安徽的发展是要差一点。但是最终还是没搬。

为什么呢?

一是搬不回去啊,原校址已经成了高能所。你回去,人家去哪?而且北京现在地方这么紧张,现在搞雄安新区,还说要把大学外迁呢。

后面,也曾经说要迁到上海或者苏州,但也没搬。

这里面也有安徽的原因。

当年中科大搬到安徽合肥,搬好家,基本家当损失一半。这个可以理解吧,普通人搬个家,都有一些东西不见了。中科大搬家,有的人不愿意来,有的设备没了。总而言之,搬到安徽是已经没有一流名校的气质了。所以中科大把搬到安徽之后的事情称为二次创业。

那这二次创业,安徽省是出了大力的,要资源给资源。总不能你二次创业成功了,就抛弃当年的老铁吧。

另外,也有考虑扶持的因素,一个名校对省的推动是很大的,人才的吸引,产业的促进等等。像中科大就孵化了很多企业,比如科大讯飞、科大智能等。安徽、河南这些都是需要扶持的,放在这里,也是一个帮助作用。

于是,河南的河南大学没发展起来,中科大自己推出去了,现在有一所郑州大学,也还算是个安慰吧。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bk/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