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争了!大连干不过沈阳。

大连与沈阳,谁才是东北地区的龙头城市?这是一个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出台后,在东北经济整体复苏、城市发展提速背景下出现的热点话题。

一个地区要崛起,一定会出现一批有分量的城市,也一定会诞生起带动作用的龙头城市。

沈阳是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工业基础最好的城市;大连是东北的出海门户,改革开放一直走在东北地区前沿,在计划单列市中曾经是耀眼城市,东北地区经济复兴,沈阳、大连必然是率先受惠的城市。

受惠大,当然责任就重。因此,沈阳、大连均有责任、义务为东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充当东北发展的火车头。

但是,东北人凡事都要争一争:

沈阳vs大连,谁才是东北王呢?

别争了!大连是干不过沈阳的。

这俩城市现在本来就已经是难兄难弟了,还天天掐。

东北经济一落千丈,沈阳、大连两个领头羊自然是首当其冲。大连软件园从示范园变成底薪园。以前跟日本关系还凑合,当时中国工资水平还很低,所以很多外包项目,工资比较有竞争力。现在跟当时工资水平基本没变,干外包的月薪还是2-6k,管点事的勉强1万,十几年如一日。其他的大连化工,大连造船也都是勉强维持。

沈阳就更惨了,IT民营企业东软工资比富士康还低。沈阳的新松和宝马业绩和待遇还是不错的。其他企业的说句不好听的工程师还没服务员工资高。

目前来看,如果不进事业单位,不进研究所,不当公务员,不进这些还算不错的外企,身体没有重大疾病,没有家庭牵绊负担,还坚定不移的留在沈阳,说明这个人能力就这么高,想走走不了了。

为什么大连一直要跟沈阳争一哥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有哪些省份,省会GDP并非第一名

省份

总量

第一

GDP

(亿元)

省会

城市

GDP

(亿元)

内蒙

鄂尔

多斯

.9

呼和

浩特

.6

辽宁

大连

.3

沈阳

.0

河北

唐山

.2

石家庄

.8

山东

青岛

.3

济南

.1

江苏

苏州

南京

.0

福建

泉州

.6

福州

.8

*辽宁两市的GDP数据来源特殊,后文会解释

1、国家定位:

在国家眼中,沈阳的地位无疑更高。根据《国务院关于X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沈阳市是辽宁省省会,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大连市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沈阳是区域中心城市,甚至有望在新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升级为国家中心城市(预计10个,还有2个名额),这是大连比不了的。

毕竟,发展沈阳更容易带动整个东北,退一万步讲,就算是“独大”,也好过东北人才、投资流失,而大连地处东北一角,辐射力相对有限。

但值得注意是……年6月上报的《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年)》,至今没有得到国务院批复。变数当然是近两年的沈阳现状,想必需要较大的调整,才能实施吧。

2、经济发展:

今年年初,辽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过去存在数据造假。要“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

记住这句话,才好往下看:截至目前,沈阳和大连尚未发布《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以我们只能参考官方预估数据。

城市

常住人口

GDP

GDP

沈阳

.1万

.0亿

.5亿

大连

.7万

.3亿

.6亿

*常住人口为年末数据

**年GDP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局给网友的回复

***年GDP数据来自两市当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请大家尽量保持冷静,降幅过大极有可能是此前数据存在水分,而如今正在夯实数据。地区生产总值下降,源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

沈阳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亿元)

.1

.9

.7

*、年数据来自沈阳市两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数据来自沈阳市发改委《关于沈阳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的预估数据

大连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亿元)

.6

.2

.3

.9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增长

-68.6%

7.4%

*、年数据来自大连市两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年数据来自大连市发改委《关于大连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的预估数据,只有增长率

数字不好看,这一方面是“夯实数据”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有辽宁产业结构的问题。但能够实事求是,就是复兴的开始,目前沈阳大力改善营商环境,试图改变“投资不过山海关”的传言,这就是向好的信号。

过去,沈阳经济主要靠传统制造业拉动,包括汽车、机床、造船、重机等国企,而民营企业也大多与国企配套,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在90%以上,一旦这些领域不景气,整座城市都陷入低迷。

如今第二产业筑底,但沈阳的服务业并未停止增长,这未尝不是一个结构转型的契机。

3、人口流动:

在大众的普遍感知里,近年来东北人口流失严重,但数据来看,这两座城市倒不算夸张。

年,沈阳常住人口增加3.0万,大连户籍人口增加2.9万;年,沈阳常住人口增加0.4万,大连户籍人口减少0.7万。(暂无年数据)

虽然减少幅度不算大,但人口流失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活力。与此同时,东北面临着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这些都是沈阳和大连急需处理的问题。

4、沈阳的复兴之路:

国家政策上扶持东北,始于年。

当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随着振兴战略实施,东北地区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沈阳也好,大连也罢,似乎都没有成为振兴东北政策最大受益城市而获得长足进步,呈现的是慢热态势。

计划经济时代,沈阳是中国工业的重镇,地位相当尊贵。这一点,可以从电话区号上可见一斑。沈阳的电话区号是,仅仅排在北京,广州,上海,天津,重庆之后。

改革开放后,沈阳的国有企业机制落后于市场,产品积压,技术人才开始外流。到底年,素有“东方鲁尔”之称的沈阳市铁西区,成了破产一条街,企业倒闭,工人下岗。

问题往往也是机会。年,作为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先行城市,沈阳开始了一轮大刀阔斧的国有企业改革。不过,事与愿违,历史捉弄了沈阳。

年,市长慕绥新、副市长马向东因为严重经济腐败,被立案调查。沈阳国有企业改革暂时中止,沈阳错失了城市复兴的机遇。沈阳城市复兴步伐,在年前后露出端倪,在年前后出现宏大气象。

年,沈阳地铁建设计划获得批准,沈阳成为中国第七个,东北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而年后,沈阳新的领导班子在通盘研究之后,制订了“十二五”沈阳发展规划,沈阳第一次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万亿GDP,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

5、大连的创新节奏:

作为东北甚至是北方优美的海滨城市,大连的地位一直是特殊的,计划经济时代如此,市场经济时代也一样。年代,随着大连改革开放力度加大,大连迅速成为东北甚至是计划单列市的改革开放标兵,大连的国际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时至今日,人们一谈起东北的改革开放,公认走在前列的,依然是大连。大连的文明程度,代表了东北的最高水准。

不过,进入新千年之后,大连国际创新乏善可陈。从过去十年城市GDP比较看,大连在东北持续领先;但在计划单列市中,大连则落后明显。年,大连的GDP为亿元,超过年的亿元近三倍,成就显著。省内比较,领先于沈阳多亿元,更像是东北的龙头。

不过,与计划单列市比较,大连基本上属于没进步。年,计划单列市中,深圳、苏州的GDP均在0亿元以上,属第一梯队;重庆(年重庆还不是直辖市)、青岛GDP在亿元以上,属第二梯队;宁波、大连在亿元以上,属第三梯队。到了年,深圳、苏州、重庆GDP均超过万亿元,超过大连均在亿元以上;青岛年GDP领先大连不足亿元,年领先大连则接近亿元。唯一让大连保住颜面的,是大连由落后宁波约80亿元,反超约20亿元。

6、谁才是东北振兴的带头大哥?

从综合角度看,沈阳更像是东北的龙头城市,而大连则更像是个开放城市。

龙头城市的第一特点,应该是辐射能力。以沈阳位置、铁路、陆路、航空等方面综合比较,比大连更应该成为东北龙头城市。大连虽然在海运上在东北独一无二,航运上甚至领先于沈阳,城市文明程度高过沈阳,但综合辐射能力,还是逊色于沈阳。

从产业分布与产业配套比较,沈阳有优势。沈阳在重工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潜力,在全国也是有优势的。此外,在汽车、航空、制药等产业上,沈阳的优势也是明显的。比较而言,大连在轮船制造、软件设计与外包、金融创新等方面,则优势明显。

从第三产业看,大连在服务业上优势明显强于沈阳。不过,随着沈阳营商环境等持续推进,尤其是随着沈阳率先在东北城市开通地铁,沈阳近年来服务业已经大为改观。

当然,大连也好,沈阳也罢,要想成为东北真正的龙头城市,首先要解决的是经济权重问题。

只有在城市GDP达到一定规模后,城市对周围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才会显现。这是国际城市化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因此,对于沈阳和大连来说,当务之急是提高GDP总量。首先,要培育真正的龙头产业,要在扶优做强上下功夫。没有真正的龙头产业,或者有龙头产业但却是弱龙头,是难成为东北龙头城市的;

其次,要真正提升城市档次,要在服务业上下真功夫。在这方面,沈阳尤其需要做出真正的,行之有效的努力。

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角度看,东北需要的不是简单的龙头,而是双引擎,甚至多引擎战略。大连与沈阳,放宽雄心,取长补短,成为东北经济的真正火车头,对自身复兴,对区域复兴,意义更大。

话又说回来:

瞎争什么第一,咱都是自家兄弟。

赞赏

长按







































辽宁白癜风医院
南昌最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ls/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