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日上午9点左右,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民52岁的老杜突发胸痛,伴后背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于发病半小时左医院,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立即予以负荷量双抗嚼服、肝素抗凝,并于发病1小时左右给予尿激酶原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患者症状缓解,心电图ST-T未见明显异常,前壁导联R波均保留。发病3小时左右通过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转诊至河北医大二院,直达急诊专用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散在斑块,狭窄50%左右,TIMI血流3级,TMPG心肌灌注也是3级。肌钙蛋白峰值36ng/ml,CK-MB峰值66U/L。心脏超声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EF63.7%。患者无任何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流动力学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那个惊心动魄的上午,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救治的重要性和良好效果。

对于这样一例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平顺的治疗、平稳的恢复和良好的预后来自患者早呼叫早就医的科学意识(病人胸痛30医院就医),来自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高效规范的救治(基层胸痛中心早期合理选择静脉溶栓开通血管,协同救治网络传输信息、护送转运,标准版胸痛中心及时造影确认再通、规范治疗),来自医患携手,切切实实地缩短了患者心肌总缺血时间。这是傅向华教授多年来倡导并身体力行推广实践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救治理念和“”意识,即:胸痛20分钟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梗要呼叫救护车、急性心梗要在分钟内完成再灌注治疗。早呼叫、早就医、早诊治保护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濒死心肌,挽救了患者生命,也让患者的家庭幸福安康。

傅向华教授是河北省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绿色通道的开创者和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主要推动者之一。30多年如一日坚守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一线,在我国开创性地开展经前臂桡/尺动脉微创化冠脉介入治疗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大力推动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和基层胸痛中心溶栓结合介入治疗救治急性心肌梗死路径的建设。执笔撰写并修订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参与制定近10项相关指南共识。作为胸痛中心认证核查组专家参与了数十家胸痛中心的现场核查和指导。组织成立了河北省胸痛中心联盟,主持了近百家胸痛中心的预检工作,使河北省胸痛中心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质量控制和基层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组织历年世界心脏日和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日相关义诊宣教活动,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傅向华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优化微创化再灌注治疗,是名副其实的“溶栓大使”和“护心大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wh/1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