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年前年的5月1日,首都各界群众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活动,庆祝国际劳动节,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

也就是在这一天,北京市东单第一中心小学三年级小姑娘王光如的命运,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照片上从左到右,依次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毕业照

10岁的王光如扎着两条麻花辫,

忽闪着一双黑黑的大眼睛,

和一位小男孩一起,

代表全国少先队员登上天安门城楼,

把鲜花献给了毛主席。

后来毛泽东提出“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

于是王光如和刘春延成为在天安门上

给毛泽东献花的最后一对少先队员。

那是一个历史的瞬间,

但对王光如来说,是留存在内心的永恒。

她并未把这段特殊的历史当作光环,

而是珍藏在心中,时刻鞭策自己,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做一个心有阳光,纯真、善良的人。

63年后,年过古稀的王光如依旧灿烂地笑着,

岁月,并未带走她当年的纯真。

嘴角眼角的笑,还是那样灿烂……

在这座城市住了40多年,

她在这里生儿育女,

过着平淡但很幸福的生活。

前几天,北洋君来到她位于和平西路的家里,

听她讲述了那段“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岁月……

NO.1

生在北京城的

书香门第

▲王光如说,身上这件黑色的拷纱中式上衣,是母亲爱穿的

还未敲门,王光如老师就先打开了门:

“听到了说话的声音,我猜就是你们来了!”

她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

如沐春风,这是她给人的第一感觉。

退休时,王光如已经是民建河北省委秘书长,

但她一直居住在一座老旧的单位宿舍里,

空间虽然局促却收拾得妥帖,温暖又温馨。

王光如爽朗地说:“我们家没有客厅也没有沙发,我们就坐在餐桌前聊吧。”

餐厅和卧室的花瓶里插着勿忘我,

她说,花是给我的老伴儿的,

我和花儿,一直陪着他……

▲卧室的这个角落是留给丈夫的,花瓶里的玫瑰是今年情人节买来送给丈夫的礼物

自从老伴在年病逝后,

她一个人生活在这里,

每天听听音乐看看书,

中午午睡一会儿,还要喝个下午茶。

▲王光如全家福(下排:父亲、母亲,上排左起:二哥、大哥、三哥,中排左起:姐姐、大嫂、光如)

上世纪40年代,王光如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从事外文翻译工作。她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格外受到宠爱。

▲上幼儿园时的王光如

她的家庭氛围很宽松,加上良好的物质条件,王光如从小就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父亲一生好学、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母亲是大家闺秀,端庄、美丽、能干。

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这个家庭就像是理想的范本,这为王光如的人生态度打下了基本的底色。

上幼儿园的时候,王光如对父亲说:“我长大想当老师!”父亲便给她买了一块儿小玻璃黑板,一盒白粉笔、一盒彩色粉笔,还有一个小圆板擦。她会像老师一样,用两个小卡子别住头发,煞有介事地当起“小老师”。

▲王光如父母钻石婚纪念照

她在老北京的胡同里,跳皮筋、捉迷藏、骑自行车……度过了快乐无忧的童年。在一群孩子当中,她或许不是最漂亮的一个,却是笑得最甜、最纯、最灿烂的一个。

没有想到的是,这纯净灿烂的笑有一天给她带来了好运。

NO.2

“检查卫生”的

叔叔阿姨看上了她

年4月前后,

学校说要有人来检查卫生。

王光如和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

在家洗了头发,剪了指甲。

来的是几位叔叔阿姨,

奇怪的是,他们并不十分认真地检查卫生,

却对每个小学生很感兴趣。

天真爱笑、活泼大方的王光如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王光如曾拍过一张捧着鲜花的照片,大家都说,似乎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不久后,王光如被学校总辅导员带着

去中山公园参加北京市少先队活动。

她和从各校挑选出来的少先队员一起

唱歌、跳舞、偷白薯(类似“丢手绢”的游戏)……

活动结束后,

王光如和另外5个小朋友被单独带到一边,

分成三组配对拍照,

她和北京军区八一学校的刘春延一起拍了照。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王光如记得经常有团市委的老师带她出去玩,还带她和刘春延去做新衣服、买新皮鞋。

▲王光如和刘春延站在少先队员仪仗队前准备鲜花

当时她和父母并不知道原因。正上中学并担任团干部的姐姐说:有可能是挑选给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呢。于是全家兴奋起来,千叮咛万嘱咐,希望王光如不要感冒发烧。

4月30日,王光如和刘春延被分别从学校接到团市委。此时才正式得知,他们的确被选中代表全国少年儿童登上天安门给毛主席献花。小姑娘王光如兴奋得久久不能平静。

NO.2

我把献花

献给毛主席

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花团锦簇,彩旗飘扬,人群涌动。10时整,礼炮齐鸣,群众游行正式开始。

王光如和刘春延手捧着银纸包裹的鲜花,

在千万双目光的注视下,

穿过金水桥,向天安门城楼跑去……

终于见到了毛主席,她举手敬队礼,

把鲜花郑重地献给了主席。

毛主席高兴地接过鲜花,

把她俩搂在怀里,亲切地问:

“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念几年级?在哪个学校上学呀?”

随后,毛主席又问:“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呢?”

刘春延回答:“我要当解放军,当海军。”

“我长大后要当教师!”王光如认真地回答。

毛主席开心地笑了:“好!好!无论做什么,

现在都要好好学习。”

随后,毛主席领着他们走到天安门城楼的扶栏前,俯瞰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直至庆典结束。

因为这件事,王光如和刘春延还登上了年6月《人民画报》的封面。

40年后,王光如和刘春延相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所有往事仿佛就在不久前。

NO.3

不骄傲

平凡不平庸

“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

年,新中国第一部儿童影片《祖国的花朵》诞生,其主题歌《让我们荡起双桨》传唱至今。

王光如因为那不寻常的经历受到了许多人的







































白颠疯病
白殿疯症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bk/7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