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回看

出品人/羊脂玉

本文仅代表「回看」观点

上个月,北京雍和宫东墙根的胡同里,一位地产前辈带我去尝了一家苍蝇小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他问我一个问题:今年石家庄市场上的「二环天堑」,还那么明显吗?读过此前回看文章的朋友,应该对「二环天堑」这个词并不陌生。去年,一条二环路,环内外的市场表现大相径庭:购买力更强的改善需求往里走,购买力弱一些的首置刚需往外走。也因此,二环内外的普通住宅,在成交面积段和总价段上分化得非常强烈,这背后的逻辑非常明确:预算充足、资金充沛,正在占有数量更多、配置更高的城市资源。买房的过程,本身就是城市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

▲过去10年,石家庄的常住人口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状态。但请注意,这种「爆发」仅集中在主城区,说得再直接一些,仅集中在主城区二环内。可长此以往,原本就空间逼仄的主城区二环内,早已不堪重负

他点了点头,说:这趋势必然到来的,一线城市早已习以为常,今年北京五、六环的地价都到六、七万了。不过,令他意外的是,这趋势降临石家庄的时间,比他预想的要晚。晚了多久?他伸出三根手指头:晚了三年。1下面是老前辈「翻历史书」的时间:年,二环路初步建成,石家庄因此成为中国最早一批规划和建设环城快速路的城市。这是一项值得石家庄人骄傲的记录,然而,也就到此为止了。二环之后二十多年,三环路跌跌撞撞,到今天还差北边这一横。再往外,则是去年才宣告贯通的「环城高速」。交通路网对城市格局的影响极大,房地产市场尤甚,市场对这类风吹草动也是非常敏感。上世纪90年代,城市规划哪像今天这样透明,老前辈通过酒桌饭局,嗅到了这条城市快速路的一点味道,就想办法疏通关系,希望能第一时间看到规划图。结果,费了半天力气,转了好几个部门,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他被人领着进了一个大会议室,领他的人先关上门,然后拉好窗帘,才掀开墙上的幕帘,二环规划图赫然出现。挺难以置信的吧?可这一段真不是我杜撰的,而是他一字一句讲的。那时候没智能手机,拿出相机堂而皇之拍个照更不可能,老前辈硬是在十分钟时间内,将规划图死死印在脑子里,出了门坐进车里,摊开一张提前准备好的石家庄地图,在上面把二环走向画了个大概,拿回去给老板交差。他说,后来规划图公示出来,他比较过,相似度九成以上。多亏提前一年多看到了这张规划图,让他们拥有了比同行多一年的时间优势,接下来便紧锣密鼓地运作,在二环边接连吃进三块土地,地价非常合适。这三块地在此后几年陆续开工,赶上了二环从开工到建成的当口,稳稳地享受到了二环的「红利」,项目卖了个好价钱。2回顾历史,要说对石家庄城市格局影响最大的道路,二环当仁不让。没二环的时候,石家庄主城区的界限在哪里,没人说得清楚,那时的城市也没多大,人口涌入,便摊开了发展。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主城区的人口规模超过了一百万,城市规模也摊开了。于是,仿效北京,石家庄也通过二环路,划定了主城区的界限。此后20年,如同围棋中的「提子」,二环内的空白地区被迅速填补,涌入城市的人口也有了方向,二环内显然「更香」,地价也因此水涨船高。前些年的行情是,二环内的地块要谈转让,亩价不过千万,连谈判桌都上不去。在购房需求这个层面上,道理更简单:但凡有点钱,谁不想钻进二环内?这就导致石家庄二环内的人口密度,几乎可以碾压一线城市,桥西的人口密度更是达到每平方公里一万人以上。

▲桥西区、裕华区的常住人口密度之高,连某些一线城市也难望其项背,前后则有长安区奋起直追。石家庄主城区常住人口不堪重负,说得再直接一些,便是二环内的不堪重负

这是「二环天堑」的前奏和铺垫,但还远远不够。也是这些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压力巨大,石家庄房价也「现了原形」,可二环内外的价格表现却大相径庭:二环内,项目以地段优势自居,一手房价肯定能叫到一万五、六以上。可二环外,离二环近的,便尽量向二环靠拢;离二环远的,便靠拢能直通主城区二环内的主干道。过去石家庄的城市价值,高度集中在了二环内。不靠拢二环,还能靠拢谁?只有等潮退的时候,才能知道,谁穿着衣服,谁是裸泳。房价刚涨起来的时候,二环内外的价差没那么突出,「二环天堑」也就没那么显著。可这三年房价「现原形」,以城市价值为基础的房价,自然就拉开了,「二环天堑」也就暴露出来。这便是前述「晚了三年」的由来。如今看,从二环诞生之日起,这道「天堑」就必然会形成。到如今,二环早已不是城市的骄傲,反而是城市的「紧箍咒」,石家庄人的「累赘」。饭局结束,临分别,老前辈留了一句话:这道「天堑」,总要有人去抹平它。3谁能抹平这道天堑?自然是行政力量。前两天的回看文章,我说过,从4月22日开始,石家庄土地市场已经连续50天「静默」,房地产开发用地交易为「零」。到写下文章的6月22日,又多了11天,整整两个月。这就奇怪了,石家庄既没有列入居住用地「一年供应三次」的22座重点城市里,也没有收到禁止房地产开发用地交易的禁令。整整两个月的静默,实在有些不正常。多方打听,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城市开发的规则,要变。供地「小动作」的背后,是城市开发的「大棋局」。哪里供地,哪里不供地;哪里多供地,哪里少供地;哪里供住宅,哪里供商业;哪里是城市居住区,哪里是商业核心区,哪里又是产业聚集区,「指挥者」是行政力量,「指挥棒」便是规划,就是此前藏在会议室幕帘背后,现在贴在政府网站上的城市规划。如今,供地暂停了,意味着「指挥者」改主意了,「指挥棒」要调整了。改主意了,那改什么主意了?要调整了,那要如何调整?回答这个问题不难,我们先往源头追溯,回到石家庄「剧变」的源头,决定石家庄「改主意」、「要调整」的关键会议:「河北省推进省会建设发展工作会议」。

▲5月28日召开的这次会议,对未来三至五年石家庄的城市发展影响极其巨大。此前的回看文章,我做过一些解读,但还远远不够,虽然会议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但影响仍在发酵。近期回看将发布多篇文章,持续解读正处在剧变前夜的石家庄。

文章之外,近期我的多场线上直播就这一话题,做过多次解读,信息量比较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追溯直播回放,追溯方式可以通过「一直播」搜索「小回今晚一小时」,从最新一期开始看就可以

这次会议对石家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剖析,直击要害,几乎覆盖了过往普通百姓日常吐槽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三点值得玩味: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城市建设品位不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上面这三点,说得再通俗一点:对外,石家庄带不动周边城市。对内,石家庄的城市形象又不行。话说回来,不要说带动周边城市,就算是二环外,这些年和二环内的反差也是广受诟病。已经沦为城市发展「紧箍咒」的二环,已经从「路」变成了「墙」,突破迫在眉睫。4那该如何突破这道墙?已经静默两个月的土地市场,显然是突破的开始:先停下来,调整城市规划的思路,想明白了,再重启。其中,二环内,重新平衡「生产、生活、生态」这三项功能,说得再通俗一点:别光盯着房地产开发,别只顾着商品住宅,要让住下来的人,用公园逛、有医院去、有商场买、有交通行。据说,这两天,原计划在今年供应的原棉一、棉二厂区地块,以及原华药厂区地块,除了做土壤修复,也在调整用地规划,适当增加城市配套,类似的动向,大概率也会发生在晚点供应的原石钢厂区地块和原焦化厂地块。那么,二环外呢?那就是下更大力气,提升城市配套,提振城市价值,把二环内居高不下的人口压力疏解出去,真正实现城市骨架「舒展开」。

▲摘自石家庄市的《年政府工作报告》。事实上,「全面提升主城区形象品质」、「加快新三区与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步伐」,已经连续七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但面对主城区二环内居高不下的常住人口压力,七年的目标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

还记得今年3月石家庄的「十四五规划」提出,打算在二环至三环间,新建四所人规模的全寄宿制普通高中吗?如此规划的目的,「十四五规划」说得很清楚:疏解主城区完全中学的高中段学生,为义务教育腾出空间。可收益的是两头:一头,是给主城区不堪重负的人口压力和随之而来的教育压力,「减负」。另一头,则是把行政力量能直接疏解的人口疏解出去,充实到人口压力小得多的二环外。这样的构想,和主城区内市属高校搬迁至正定新区,高等院校酝酿搬迁如出一辙。「搬学校」只是冰山一角,地铁万科蓝湾南侧的古城路向西改造,万科翡翠四季东侧的仙台街、西侧的封龙大街新建,交通路网建设也在配套启动。原计划5月挂牌入市的原信工学院南校区地块,之所以戛然而止,除了配合土地市场静默,城市规划思路调整外,此前出让方案将整个地块切分成多块先后出让的思路被否定,这幅东南片区规模最大的净地,将大概率整体规划、整体开发,作为填补主城区东南方向空白的一枚棋子,落在那里。在最近的直播里,总有人问我:据说石家庄二环内不再供应住宅用地,消息真伪如何?实话说,我目前没有亲眼看到行政力量白纸黑字写在正式文件里,这样的消息便是不靠谱的。但可以确定的是:二环内新增住宅用地将关闭审批的「闸门」,类似于某些项目在非住宅用途的地块上,先把项目做了,造成既定事实,然后逼行政力量就范,接受地块调规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再出现。可真把体量可观的可开发地块,全规划成商业、公园、教育、医疗,老百姓肯定开心,但开发商不是慈善家,算账是绝对算不过来的。目前推测:二环内已规划为住宅用地的,还可以继续开发,但规模势必会压缩,让给「生产」和「生态」功能。说得再通俗一点:二环内的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可能会减少,更多的住宅用地规划,可能会调整至二环外,以配合疏解人口的目标。5今天的开发商,消息灵通、嗅觉敏感更甚于当年。首当其冲的,便是有着「国资」背景的企业。比如说,石家庄的地铁公司和城投集团。还记得年石家庄出台的「做地」新政吗?做地,简单理解,就是把一块地,做成手续合规、规划合法、流程合理,可用于城市开发的「城镇建设用地」。说起来是一句话,可真要做起来,流程漫长,短则一年,长则多年。就拿位于古城东路和太平河之间的地铁万科蓝湾项目,地块前身是搬走的市属高校,拆迁腾退,非常清白,可即便如此,做地还是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摘自石家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储备工作的若干意见》(石政发[]37号),全市范围拥有做地「牌照」的企业仅有六家。尽管当前石家庄城市开发和土地市场的秩序正在重塑,但拥有做地「牌照」企业的范围也很难扩展,仍将以行政力量可有效监管的企业主体为主

三年的做地新政,仅给了六家企业在全市范围内做地的权利。殊不知,能把地块做熟,做上土地市场,在城市开发,尤其是房地产开发上也就有了先机。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和文章开头提前一年多看到二环路规划一样,不可能谁都能染指,前述地铁公司和城投集团便赫然在列。赋予这些企业全市做地的权利,目的也非常直接。像城投集团,地面的道路交通,地下的综合管廊,凡是跟市政项目有关的,它都当仁不让。你在主城区随便找一个在建的市政项目,能看到「城投集团」身影的几率绝对超过80%。可要做市政项目,项目所处,征地拆迁便是必经手续,赋予做地权利,便宜行事,也就顺理成章。至于地铁公司,意义就更大了。地铁建设,线路在地下,施工却从地下延伸至地上,征地拆迁更是家常便饭,自然也要赋予做地权利。更重要的是,新建地铁,投资巨大;养住地铁,压力更大。况且,深圳和香港的地铁公司凭借地铁沿线的土地开发,不仅养住了地铁,额外收益更是惊人,深圳地铁甚至有能力参与城际铁路投资,与之相比,它参股万科反而是「小投资」。珠玉在前,石家庄自然也会仿效。多说一句:还记得年初石家庄宣布,首个TOD项目大概率将依托乐乡站规划,这背后,便是地铁公司主导。未来五年,石家庄土地开发的秩序将被重塑,并大概率由行政力量主导,而站在土地开发最前面的,也自然是国资企业。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在万科石家庄的合作伙伴里,会出现地铁公司和城投集团的身影。地铁万科蓝湾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合作,也绝对不是最后一次。在冲出「二环天堑」,布局二环外城市开发的大棋局上,有些力量已经走在了前面。

▲地铁万科蓝湾项目鸟瞰图,从项目北侧俯瞰项目周边配套及与主城区二环内的交通情况

地铁万科蓝湾的位置不错,紧邻太平河和滹沱河,自然环境是项目的最大优势。紧邻胜利北大街和古城路,又让项目进入二环内主城区比较方便。项目距石家庄地铁2号线柳辛庄站1.5公里,坐地铁比较方便。项目往南不远是北国旗下的益庄购物中心,配置商场超市,买东西也比较方便。如果非要挑个「毛病」,项目紧邻的金柳林学校全市有名,只不过是私立,学费稍微高一些。项目精装修交付,88至平方米的户型,小到两居、大到三居,面向首置刚需和首次改善需求,城北的购房者可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fa/1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