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监狱文物居然出土于石家庄
中山国刀币文字应为“城旦” 众所周知,中国最古老的监狱遗址,是位于河南汤阴的羑里城,据说这里是商代中央监狱的所在地。可惜的是,商代遗迹已经荡然无存,只有一通明朝成化年间的石碑默默守卫着“羑里监狱”曾经的辉煌。中国最古老的监狱文物现存何方?这个问题让无数监狱史学者捶胸顿足、扼腕叹息。 年10月,石家庄市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王陵古墓群遭到盗掘,为了保护这些国王们的陵墓,河北省文物局组成考古工作队进驻现场进行考古抢救工作,由此引出了一个轰动世界的惊人发现。先后出土了大型山字型礼器、铁足大鼎、人俑灯、九鼎、牺尊等精美铜器。中山国王陵古墓群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神秘的中山文明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这些国宝级文物陆续出土的同时,一些小型文物引起了时任考古队长陈应祺的注意,那是一捆青铜小刀币。这捆刀币一共有50枚,出土时已经锈蚀板结成一团。 清理工作结束后,一个个青铜精灵散发出了迷人的神采和魅力。陈应祺发现这些刀币上都铸有相同的文字——城旦。 城旦,商周时期的一种刑罚名称;战国、秦汉时期特指罪犯。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记录“城旦”一词的是《墨子》:“以令,为除死罪二人、城旦四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施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焚烧六国史书。由丞相李斯起草的《焚书令》中也出现城旦的记载:“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城旦,居然是罪犯的特定称谓,为何会出现在中山国法定货币上?原来,先秦时期的刑罚,除了肉刑、自由刑之外,还有劳役刑。政府对犯有轻罪的人以服劳役的方式进行惩罚,修长城、盖宫殿、铸造青铜器,这些都是罪犯服劳役的方式。青铜铸造,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是一种极为繁重、危险和重污染的作业。使用罪犯从事铸造,是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的惯例。 为什么要把城旦二字铸在货币上?原来,古人规定,在劳动产品上,铭铸上制作人的代号或名字,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启动追查程序,层层追责。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上,也有制作人的戳记。 这些带有“城旦”铭文的战国中山国青铜刀币,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风雨,见证了古代监狱罪犯的“劳动改造”过程。它们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早的监狱文物(距今年)。目前,收藏有“城旦”实物的机构有:中国国家博物馆1枚、河北博物院10枚(展出)、河北钱币博物馆1枚。 谨以此文纪念原中山国遗址考古工作队队长陈应祺。陈应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2月1日去世,享年79岁。年8月曾拜访陈应祺先生,并蒙先生教:中山刀币铭文非“成白”,而是“城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ly/7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天来啦2017石家庄赏花指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