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镜头火车拉来的城市
六盘水,作为一个在三线建设时期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数十万人大迁徙,造就了这座城市 贵州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三线建设博物馆内的“蒸汽机车” “革命友谊深过海,五湖四海奔拢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上世纪六十年代,为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全国数十万建设大军汇聚六盘水,开始了六盘水市建设史上可歌可泣的壮举——“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中,广大建设者为风餐露宿,劈荆斩棘,肩挑背扛,挥洒青春热血,车路不通,他们举起长镐,挥动大锤,开山凿石。没有铁路,他们人拉肩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挖土填石,抒写了慷慨激扬、惊天动地的建设史诗 贵州省廉政教育示范基地——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中国首家“三线建设”博物馆,馆址位于六盘水中心城区凤池旁。博物馆现馆藏文物文献资料件,展出图片张,实物件 “三线建设”时期,邓小平、李富春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先后到六盘水视察指导工作。年,邓小平在六枝视察时,为贵昆铁路关寨站题写了站名 三线企业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龙世昌 追忆三线,弘扬精神,“三线人”深情讲述三线建设时期的感人事迹。如今,三线建设者带给六盘水的“三线精神”,正激励着这座城市砥砺前行 牢记“三线”辉煌历史,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众多国内外宾客纷纷到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学习,“三线精神”也随之传播到各地(贵州六盘水市纪委田中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xw/6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火车拉来的城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