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位于鹿泉区以西约30公里。井陉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记》云:“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燕赵谓山脊曰陉,下视如井,故谓井陉”。井陉民风淳朴,与山西省接壤,深受山西面食文化的影响,抿须儿、咸饭、咸食是招待外地客人的特色食品。小编推荐几款不错的美食!

1、井陉抿须儿

井陉地方特色小吃,流行于井陉县全域,历史大约在一千年以上。所谓抿须儿就是用一个锄子一样的铁器,将放在抿须床子上的面团“抿”到烧开了水的锅里,形成一个个像“蝌蚪”一样的小面须。

2、块垒

块垒又称“苦垒”、“挠挠”。做法比较简单,将玉米面和菜(多用萝卜缨、洋槐叶等)在锅中加开水搅拌均匀,上锅蒸熟。再浇上蒜泥,就些辣椒食用。

3、缸炉烧饼

缸炉烧饼就产生于井陉。当年周总理到井陉煤矿视察,就曾对井陉的缸炉烧饼称赞不已。井陉的缸炉烧饼酥、脆、香早已名闻遐迩,吃井陉缸炉烧饼有个说法,必须是两只手捧着吃,否则,那酥脆的饼渣会纷纷落地。

井陉的缸炉烧饼从面性分,有实面和发面两种;从形状分,有四角、三角和圆形;从品种分,有平常烧饼、油酥烧饼、甜烧饼、馅烧饼。

4、包皮儿面

包皮儿面是井陉一种特色小吃,做法也与其他地方不同。做包皮儿面,先把白面和成团,擀成圆饼状,然后山药面也和成面团,再把山药面包在白面里,就像包包子那样,用擀面杖压平,最后切成面条。

这种面条上下二层为白色,中间为褐色,所以又称为“夹心面条”。

5、割髭岭粉条

割髭(zī)岭位于井陉县东南,据传东汉刘秀曾在此击退农民起义军,他们的标志是留有髭须,为躲避追杀,就割须遁去,名字由此而来。

割髭岭粉条一直是本地有名的特产,它以红薯为原料,纯手工制作,口感细腻,用割髭岭粉条煮的大锅菜看上去就很有食欲,吃后回味无穷。

6、井陉煎饼

井陉煎饼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与井陉的地理环境有关。因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多为山区,素有“七山二水一田”之称。又因土地贫瘠、多旱少雨之故,历代人民多以种植小杂粮为生。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聪明的井陉人发明了粗粮细作小吃——井陉煎饼。

井陉煎饼制作技艺于年列入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咸食

咸食同样是井陉人在旧时候用于果腹的美食之一,它的制作比较简便,将面粉加冷水、放盐,再加入一些时令蔬菜搅拌起来,用饼铛让咸食既要熟透又不至于发糊。摊咸食的配菜品种很多,常见有萝卜、南瓜、西葫芦等。

8、面菜

面菜是一种由面粉掺入蔬菜合成面团炸制而成的方片状食物,是以前井陉随处可见的地方小吃。

9、咸饭

顾名思义是指在农闲的时候吃的饭。把时令的瓜、菜、小米、玉米等混在一起儿煮,有条件的再放些杂面条儿、绿菜叶儿。锅里的小米是不变的,而瓜菜是随季节变化的。

咸饭这种太行山传统的饭食,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养育了太行山的历代儿女。如今,咸饭已成了井陉人招待客人的美味,尤其符合现代人减肥健康的追求。

10、云头儿

传统地方风味食品,绝对是细粮精做的代表了:和两块面,一块普通白面,一块加红糖或甜面酱和成红色,两块分别擀成薄饼,叠在一起卷起来,再切片,断面红白相间。这样如层层花纹一样的食物够好看的了吧,还不行,还要用两手各拿一双筷子,在入锅炸之前,逐个将椭圆形面片夹出几个凹来,夹完之后,变得和画上的云朵一样一样的。

11、凉皮

在石家庄市井陉矿区,一碗色泽鲜亮、香辣可口的白彪凉皮,是当地人青睐的小吃。刚蒸好的凉皮薄如纸、明如玉,大刀切条入盘,淋上特色的料汁和辣椒油。吃完之后喝点油汤,实在让人大呼过瘾。

井陉是一个民俗文化异常丰富的地方,物质的匮乏并不妨碍精神的丰厚。就像云头儿这样的食物,不光是味觉的享受、视觉的盛宴,更是智慧的闪现,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ly/14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