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前首富杨卓舒身家45亿配12名秘书,
他曾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神话,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叱咤风云;他曾经年薪10万,却毅然下海经商,一月筹集资金万,就连当时的王健林都心生佩服;他开创卓达集团,扬言重新打造一个“石家庄”;他提出“太阳城理财项目”,号称稳赚不赔,结果40万人投资,投资金额上百亿;事业成功后,他给自己设置了12名秘书,出行豪车开道,行事颇为豪爽。他就是昔日的河北首富杨卓舒。 可在年,他不仅没能保护好自己,就连自己的儿子也和自己一起沦为诈骗犯,一个坐拥45亿资产的公司老总,究竟为什么会走向监狱? 说到杨卓舒,我们就要从他小时候说起。根据和他比较熟悉的朋友介绍,杨卓舒小时候是一个极其顽皮的孩子。 老师经常对他说:“杨卓舒,你刚来我们班的时候,是一个尊敬老师,认真学习的孩子,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来帮你解决,你能给老师讲讲吗?” 他表现出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说:“老师你不用费心了,我就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听到这话的老师,气都不打一处来,表面上非常生气,其实很心痛。他从来没有以立正的姿势站在老师面前,也从未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给人的感觉不像一个中学生,而是社会上的地痞流氓。 他除了不尊重父母和老师之外,还抽烟喝酒,逃学打架更是家常便饭,这样的杨卓舒也让自己的父母对他失去了信心。 杨父杨母之前因为忙着赚钱,很少管他,本就被“放养”的杨卓舒,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肆无忌惮。老师和父母都无法对他进行管束,直到快成年的时候,他经历了些许人情世故,逐渐懂事起来。 加上自己的父母身体越来越不好,看着头发已经斑白的父母,他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从前所犯的错误,一时觉得很对不起父母,有时想到他以前做的一些事情,不禁潸然泪下。 理解父母良苦用心的他也开始好好学习,虽然从前不学无术,但好在杨卓舒头脑聪明,他的成绩进步很快,在班里名列前茅。虽然他上的高中不好,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后依旧考入了大学,也算是达到了父母对他的期待。 在年,大学毕业后的杨卓舒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陷入迷茫之中,而是凭借着自己出众的才华和出色的写作水平进入了石家庄的一家报社工作,这是一份既体面有稳定的工作,也被人们称为“铁饭碗”。 由于报社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杨卓舒除了工作之外,还学习到了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还成为了这家报社经济板块的特约评论员,这也间接地成为他日后经商的一种资本。 如果只是一名编辑,年收入可能只够养家糊口。但是杨卓舒作为经济评论员,经常会收到企业或者电视栏目的邀请。杨卓舒见解独到,眼光犀利,所以获得了一致好评。在当时,他年收入十几万,也算是高薪阶层了。 不过杨卓舒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自己事业的上升期时,选择从报社辞职,进入商业圈,开始经商。 年,他决定下海经商,利用现在这个机会和自己的小名气希望能够抓住一些资本以促进自己未来在商界的发展,因此他创办了卓达集团,开始进军房地产行业。由于在他工作以后,家里的开销都是杨卓舒一人承担,还要供弟弟上学,对于刚辞职的他来说,手里并不富裕。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自己成立公司,他又不能向父母要钱,因为他害怕父母担心,所以没有将辞职的消息告诉他们。 就这样杨卓舒白天就去找一些关系好的朋友和亲戚借钱,并嘱托他们不要告诉他的父母。虽然每个人能借的钱不多,但是杨卓舒从来没有嫌弃和抱怨,而是将这些能借到的钱都借无论多少,就这样他才凑够了注册公司的十万块。当时的十万块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从这我们也就可以看到杨卓舒这几年,在报社的工作中也算是积攒了一些人脉。 到了晚上,他则一个人在自己几平方米的小出租屋里借酒浇愁,他经常思考:“如果自己真的成立了公司,那么以后公司的发展又该怎么办呢?难道说自己就这样到最后不仅一事无成,连自己的生活都会负担不起更不要说家里的生活。” 每次想到这些他就流下痛苦的眼泪,并且懊悔不已,但是强烈的欲望促使他不能放弃,而是擦干眼泪,开始制定公司的发展大计。 在自己的公司注册成功之后,他开始对公司以后的发展进行规划。他用手中自己好不容易借到的十万元,在石家庄的农村中征地将近30亩,接着找到他原来单位的同事,并在报纸中找到一个版面来刊登自己公司的广告。 公司的第一条广告关于出售别墅的,他的公司所售出的别墅每平方米只要元,这个价格在当时的河北石家庄已经很便宜了。 要知道那个时候最普通的商品房还要多一平,这不到的别墅更吸引了很多想购房的人。杨卓舒和他的房地产公司一时之间在整个石家庄出了名。 杨卓舒自然抢走了其他同行的大批购买者,导致其他做房地产的人对他更是恨之入骨,许多人都联合在一起商量着如何给这个初出牛犊的杨卓舒一个教训。 他们曾在私立下想着让自己的人扮成购房者先去购房,然后再以各种理由退房,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等到开盘那天,他们的人根本就无法进入售楼处,售楼处已经被人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从来购房的人的口中得知,这些最前面的购房者凌晨就来了,后面的都是早晨五、六点就在这里排队了,他们害怕错过这个“占便宜”的机会。 开盘以后,这些人都向里面拥挤,有的甚至将钱拿在手上,有的则将银行卡举起来,生怕自己掏钱太慢了,房子被别人抢走,一个挤着一个。见到如此情景的杨卓舒,“满意”地笑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发展计划”如此成功。 那些同行的阴谋却并没有按照计划进行,他们的人没办法只能灰溜溜地回去,向他们的上司汇报情况。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他们中有的人在桌子上狠狠地捶了一拳,有的人则懊悔不已,有的人更是气晕了过去。不用想就知道,他们十分眼红,这是他们做房地产生意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就这样杨卓舒凭借极低价格的优势,在开盘一个月后就得到了多万的资金,在他眼中这些拼了命都要得到一房的购房者,其实就是一群被价格忽悠的“小白”,都是去给他送钱的人。 杨卓舒靠着价格战粉墨登场,不过价格战一般都是成熟企业采用的,有强大的资本作为保底,万一出了乱子,还有可能弥补回来。杨卓舒则是完全自杀式压价,这也为他后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凭借着这个计划,本来负债累累的杨卓舒,摇身一变成为当时房地产行业的神一般的人物。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万的资金,这是现在地产大亨王健林都没有创造过的神话。 获得启动资金的杨卓舒,开始在他曾经收购的三十亩土地上建造属于自己的别墅,工地上每天都是工人施工和机器每天都在连轴转的热闹场景,看得杨卓舒心里很是开心,他心想:“原来开公司和经商也不过就那么回事儿,只要把那些不懂的人给忽悠住就可以了。” 这多万杨卓舒本以为能够用很长时间,但是他并不知道建造房屋所需要的资金远比这万多,就这样一座座别墅拔地而起,而杨卓舒的资金日渐变少,直到最后他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工人停工,别墅的工期也就被延长了。 害怕自己的第一期工程就成为“烂尾楼”的杨卓舒,整日茶饭不思,无时无刻不在抽烟,一支烟还没抽完,另一支烟就已经被点燃,人也日渐消瘦,一直在寻找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法,不能让自己创造的神话跌落神坛。 杨卓舒从别人那里了解到“连环债”、“三角债”这种专门用于解决资金问题的方法,于是他将自己现在正在建的别墅作为贷款的抵押物,然后抵押给石家庄的一家建材公司,而杨卓舒也获得了万的贷款。他用这种方法不仅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资金,还有一些建材甚至是一些与房地产无关的产品都被他收入囊中。再完成变现,最后用于工程的建设。 杨卓舒凭借这种方式不仅将别墅建造起来,而且他的公司总的营业额超过3亿,这不是一笔小数目。这3亿解决了建造别墅的资金问题,还让杨卓舒刚成立的公司不断壮大,到了九十年代他的总资产达45亿之多。他的房地产公司在整个河北省的房地产行业成为佼佼者,而他也就成了河北省的地产大亨,最后以45亿的身家,成为河北首富,一时风光无限。 这更加刺激了他的野心,他和他昔日的好友吃饭时曾说过:“我现在才明白经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就有点像打赌。赌赢了就赚钱,赌输了就赔钱,最坏就是坐牢,但是当赌赢了一次之后,自己的野心就越来越大。” “我下一个目标就是要让整个石家庄的人,都能够住上我为他们建造的房子,这野心虽然大得有点不真实,但是咱们慢慢来嘛,我现在已经拿到省市的批文了,下面就可以开始动工了,我要建设全新的石家庄!” 他的朋友赶忙奉承道:“你这不到十年就赚了几十亿,这让石家庄的人都住上你盖的房子还不是很轻松就实现了。你除了有资金,还有那么广的人脉,从上到下,你哪个人不认识?建房子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杨卓舒并非单纯在酒桌上闲聊说出,而是已经开始实施这个计划了,他只不过先放出风声,看能够拉来多少资金。 杨卓舒不情愿将自己亲手发展、壮大的公司让外人来操纵,于是杨卓舒的卓达集团是杨卓舒一人说了算,并非是股份制的公司。这也就意味着杨卓舒的工作量非常大,公司的大小事务全都由他说了算,为了更好地处理公司的事务,他给自己配了12名女秘书来协助自己。 虽然外界有很多流言蜚语,他不仅没理会还给自己找了十几个保镖,公司的人劝他收敛一点,不要太张扬,他转过来没好气地说:“咱们俩到底谁是集团的负责人,我都不怕,你怕什么,除非那些合作的人不想赚钱了,不然他们不会贸然和我们解约的。” 最初的建造别墅事件之后,杨卓舒不再担心资金问题。他有独特的“生财之道”,被他称为“无中生有”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手套白狼。 杨卓舒的“无中生有”并非任何时候都能万无一失。在“卓达太阳城理财”项目中,公司给民众展示的是每万资金可以获得的利息高达22%,除了高额的利息之外,更诱人的是,在投资四年后,就能拿回本金,利息还能够继续生财。 大家看到这样的投资前景,谁都不想白白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这些投资的人中有家庭主妇、带孩子的宝妈、满头白发的老人等,卓达集团最后所收集到的资金有多亿。 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杨卓舒认为自己就曾成功过一次,所以没什么害怕的。这些人满心欢喜地等待着拿到属于自己的资金,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四年后,杨卓舒的卓达集团并没有按照当时宣传的那样,向投资者们支付相应的数额的钱。 有人着急了就问杨卓舒,杨卓舒告诉他:“区区亿也值得你这么催我,我又不是没见过,就算是0亿不也就那么点儿嘛。”在一开始,人们还是愿意相信杨卓舒,因为集团那么大,加上房子的确正在建造,街头广告和电视宣传也很到位,人们对杨卓舒的信任有增无减。 直到年,杨卓舒无法弥补这么大的资金缺口,而且自己手上也没有多余的资产可以变卖用来还钱,只能向公安机关自首。最后在年5月18日,他带着自己的儿子杨汗青走进石家庄公安局自首,曾经的商业传奇如今跌落神坛,成为令人厌恶的阶下囚,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赚钱之法和日益膨胀的野心,居然会给自己带来牢狱之灾。 由于杨卓舒身体不好,一直在外面接受治疗,案件至今没有宣判。那40万的投资人中,有经济条件好的,也有人用了自己养老的钱,那些有能力赚钱的人还好,那些用自己救命钱的人和年老多病的老人,他们的日子该多么艰苦,希望最后能够给出一个合理的判决。 实体经济虽然发展缓慢,但好在有实体支撑,可惜杨卓舒只想一步登天,从不青睐于实体经济。殊不知地基不稳,大楼顷刻间就会轰然倒塌!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投稿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wh/15941.html
- 上一篇文章: 河北原副省长张和退休十年被查唐山多位同僚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