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中国人。

十月份的第一个清晨,J君愿你一切安好,愿这个国家继续向前。愿你的梦想,在这个国家的进程中一一实现。

今天是易于谈起家国情怀的日子。约定俗成地,你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在身上的烙印,以及对这个共同体的澎湃情感。

但或许你也会问,这个寄托情感的共同体缘起何时、来自何处;当我们谈论中国时,谈论的究竟是什么?

国庆日历史中的“中国”与“天下”“我”究竟是谁?中国人、汉人、唐人还是华人?或者按照外国人称呼我们的名称,契丹(Kitahai/Chathy)、支那(Sina/China)、桃花石还是鞑靼?中国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是谁?这个问题,并非一言两语可以解决;但历史,会更容易给出界定“中国”的答案。在人类的历史上,中国作为个案确实是相当特殊。欧洲有过希腊、罗马、教廷这几个大型的共同体,中东有过伊斯兰的共同体,南亚有过印度共同体。但是,中国这个共同体,延续长久且一直有一个相当坚实的核心;在同一地区继长增高,内容却不断地改变与调适;凡此,都与上述几个共同体大不相同。

四百年前《坤舆万国全图》:当“天下观”碰上“世界观”。

“中国”这个共同体,与其说是国家,毋宁说是“天下”——它没有边界,可是周边对中央王朝有不同程度的归属。在“中国人”的观念之内,也有许多存在差异的族群。到今天,各省的方言、甚至各地人群的体质,有显著的南北之分、东西之分。中国的文化,内容也很复杂,不像欧洲可以宗教信仰界定——比如基督教的世界。中国固然以儒家为思想主体,却同样有强大的佛教和道教,更别提许多地方性信仰发挥的作用。相对于犹太/基督/伊斯兰体系,中国这个复杂系统没有神教的排他性,有多元并存的空间;相对于婆罗门/印度教体系,这个复杂系统没有被种姓阶级割裂的社会。因为有多元并存的空间,中国体系容易接纳外来新因素;因为没有阶级割裂、容许社会流动,易于进行内在调适。国庆日经济、液态阶级与文字系统第一,维系“中国”这一观念的真正力量,是经济。经过长期构建的市场交换网,各地的物资有无相通也互相依赖。第二,中国固然长期被皇权统治,但从秦汉以后并没有明确的贵贱阶级之分。一般的老百姓,都是编户齐民;统治阶层中的文官,大致言之都是凭知识和能力进入精英阶层,这些精英并不能永远世袭。第三,尽管中国的方言复杂,却有一个以视觉符号作为基础的文字系统。它可以超越语言的区隔,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工具,也作为超越时间的数据媒介,使得文化得以赓续。

从右至左,倒置的“中”、“国”二字。

以上三个因素,使得中国虽然广土众民,但可以确保国家内部的互相沟通,谁也不会被排斥在外,“中国人”才有共同的归属感。相对于其它几个巨大的共同体,中国人大体上居住在同一地区,只有扩张而没有迁移。中国内部区间的人口流动,使得不同的人群有混合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促使文化产生了共同性,在总体相上,中国文化只有逐渐的变化,而没有突然的断裂,这才使“中国”的观念,可以长期维持。

到了近世五百年,蒙古、满清两次外族征服,“中国人”之间才有因种族差异而出现的阶级。可是,在民国建立以后,这种阶级差别也就消失了。

国庆日“中国共同体”一度不知适从当人类现代文明在欧美发轫并迅速开展,全球普遍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东、南亚两个复杂文化体系内的古代帝国或列国秩序,纷纷解体。中国体系也一时失去自我调适的能量和活力,以致有近二百年的颠簸蹒跚、不知适从。

民国时期的地图

自从满清末年的变法维新及至今日,中国逐渐随着西方模式,将自我界定为“主权国家”;又因欧洲近代国家定义本身具有强烈的“民族国家”特质,中国又迁就世界潮流,界定自己为“多民族”的“主权国家”。中国的内部秩序,至少一个世纪以来,也徘徊于“民主vs集权”“个人自由vs社会福祉”等种种抉择之间。如今伴随中国的复兴与崛起,以何种方式定义“中国”成为本阶段的巨大志业。

中国在变,世界也在变。在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之时,世界可能重组成人类共同归属的庞大复杂体系。如果我们要重构一个“天下模式”的世界秩序,中国曾经尝试数千年的经验、成败、得失,应当都有值得参考之处。

国庆日关于“中国”的6本书与6部电影6本书:“中国共同体”的往与今▲费孝通:《乡土中国》,年,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吉尔伯特·罗兹曼编:《中国的现代化》,年,江苏人民出版社。▲林毅夫:《中国经济专题》,年,北京大学出版社。▲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短20世纪的终结与90年代》,年。▲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年,上海译文出版社。

6部电影:外国人眼中的中国

▲《四万万人民TheMillion》(,美国,尤里斯·伊文思)

本片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导演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中国ChungKuo-Cina》(,意大利,安东尼奥尼)

这部拍摄于中国文革时期的纪录片,分为北京、苏州南京、上海三个部分。导演将大量的篇幅放在了随意观察的中国人的面孔上,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民众的生活。

▲《愚公移山CommentYukongdéplacalesmontagnes》(,法国,尤里斯·伊文思)历时5年完成、长达12小时的12集系列片,记录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庆油田》、《上海第三医药商店》、《上海电机厂》、《一位妇女,一个家庭》、《渔村》、《一座军营》、《球的故事》、《秦教授》、《京剧排练》、《北京杂技团练功》、《手工艺艺人》、《对上海的印象》。▲《太阳帝国EmpireoftheSun》(,美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本片前四十分钟不遗余力地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殷实、富足的小吉米的家庭,后半段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沦陷,吉米一家被迫弃家逃难,混乱中被人群冲散。衣食无着、四面楚歌的吉米从此开始乱世求存的生涯。通过用童眼来审视乱世,有非常浓重的童话意味。▲《花木兰Mulan》(,美国,巴里·库克)美国迪斯尼制作,幽默、夸张,生动、形象的再现了中国古代民族女英雄花木兰以替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的故事。▲《功夫梦TheKarateKid》(,美国,哈罗德·兹瓦特)

讲述了一名饱受欺凌的小孩Parker跟随修理工韩先生学习武术,并在武术大赛中打败对手夺冠的故事。

本文文章摘自《说中国》,作者许倬云,著名历史学家。

壹书生有“房”要说

京津冀一体化中,楼市已动。机不可失,快快坐上这辆京津冀一体化的房产专车。你可通过添加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yw/9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