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很多的传统习俗,尤其是春节。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讲究的,如祭灶、打酒、剃头……

这些习俗相传至今,小朋友们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伴随童谣一起了解腊月二十九有哪些习俗吧~

二十九蒸馒头

除夕前一日的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日,叫小除夕,中国民俗文化。这一天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民间习俗一:贴倒酉

“倒酉”是年禧期间民间粘贴的一种吉祥物,“贴倒酉”即指新桃换旧符。“倒酉”俗称“小挂钱儿”,上端是一涂以金粉的红色菱形方块,印有“福”字,表示“福到了”。

旧时除夕前一日,商人的幌子、钱柜、货箱和一般居民家里的箱、柜等器物,以及农家的牲口车车辕、大车轱辘等物上均贴这种“倒酉”,以象征“财宝到了”、“金钱有了”。有的“倒酉”制作比较简单,只是在小挂钱儿上写一“有”字。

民间习俗二:去打酒

腊月二十九,另有俗语称作“二十九,去打酒”。由于在过去的几天中,食物都已经准备就绪了,那么中国人会在这接下来的日子里准备些酒。

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旧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

民间习俗三:上坟请祖上大供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亦有些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还要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民间习俗四:蒸馒头

二十八做好了发面,二十九就要开始蒸馒头了,人们尽情发挥想象,把馒头做成寿桃、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在天津大家还会在这一天到乔香阁请中国结,取“乔香纳福”之意。

蒸馒头很讲究,北方人“二十九,蒸馒头”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蒸馒头”的讲究很多。

1.红点喜庆吉祥:蒸好的馒头上面要点上五个红点,以示鸿运当头。点红点就是先把一小块儿红纸蘸上点儿水,再将五根高粱秸秆儿捆在一起,然后蘸上被水浸湿了的红纸,最后再点到即将成熟的馒头上面。

2.形状自由发挥:过年的馒头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佛手形的面饼为“福”、桃形的豆包为“寿”,还有名目繁多的雕刻精细的面模可以制作出五子登科的娃娃饼、喜庆丰收的双鱼饼、富贵满堂的园福饼等面食,这是一个充满喜悦、充满希望、充满创造力的过程。

3.馒头都笑了:除了“蒸馒头”之外,还要蒸些带枣的,带馅的,带花儿的。如若因为火候太大导致蒸出的馒头裂开了口子,得马上说上一句,“瞧,馒头都笑了”。

小朋友们讲了这么多关于春节蒸馒头馒头的讲究,学会了吗?和爸爸妈妈一起把春节花式馒头做起来吧~和家人一起享受做花馍的欢乐吧~

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有关大年三十的民间习俗,小朋友们期待吗?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

年秋季班学位预订中

国际蒙氏班

幼小成长衔接班

(托小中大班学位预订)

让爱伴随孩子一生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bk/1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