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nb.ifeng.com/a/20190821/7612844_0.shtml

随着年北京全年的GDP总量正式突破3万亿,北京市和河北省的经济差距进一步被缩小,再加上华北地区持续5、6年的雾霾锁城问题,环北京周边的环保压力更是被无限放大,以重工业和采掘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河北经济首当其冲,经济增速连年下滑,特别是工业增长近乎停滞,于是乎北京经济吸血河北的观点大行其道,年河北的经济增速再次在全国各省名列倒数,包含工业品价格的名义GDP增速腰斩60%以上,那么北京和河北的经济发展真的是竞争关系吗?

北京作为首都GDP一直高居前二

被压制的带动作用

论证北京和河北的竞争关系最大的论据往往是北京把原本属于河北的人才全部以虹吸效应的方式拉拢到了北京,导致河北人才失血,无法得到高端劳动力,创新发展不足。但这个论点有个天然的缺陷,那就是周围并没有大城市吸血的省份依然有很多经济发展不行的案例,典型的例子就是安徽这样的人口大省依然在经济发展上乏善可陈,合肥这个省会在周围一众城市中颇有些打酱油的感觉。其它诸如像广西、辽宁这样的沿海省份也并没有其它相邻大城市竞争,但GDP增速依然不行,辽宁甚至还率先出现了经济负增长,可见特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并不是制约一个省份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环保压力非常大

而如果以经济繁荣的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举例来看的话,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拉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广深对于珠三角,还是上海对于长三角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经济溢出非常明显,大量制造业代工厂和服务业的外包服务都会优先从大城市向周边的卫星城转移,进而带动就业和资本积累,但是北京自从环保政策收紧以后,不仅自己的工业发展被大幅压缩,甚至连周围城市的制造业发展也被人为限制住了,加上房租上涨和户口收紧,周围城市到北京打工的机会也被降低了。北京作为超级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被大大压制住了。

河北石家庄在省内的存在感颇低

跨区域吸收

如果说北京吸了河北的血,其实不如说北京的繁荣是建立在全国经济的基础之上的,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对人才特别是高端服务型人才的吸纳效果是碾压性的,一些机构和审批流程只有在这个城市才能进行,不论是近处的河北,还是远处的东北和西北城市都无法避免和北京的结构打交道,所以北京在人口吸纳上是跨区域的。如果没有北京的存在,河北可能和东北如今的状态可能会更加一致,人口的区域性塌陷,年轻人口的大量流失已经是东北经济的顽疾,而河北由于北京的存在可以在不到公里的距离上吸纳数以万百计的年轻生力军,单凭河北省自己是绝对没有这样的实力的,否则省会石家庄也不会在省内有“国际庄”的雅号。这点从四川、安徽、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的人口变化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特别是四川有成都这样的明星城市也依然挡不住持续20多年外流的人口,所以北京对于河北经济并不全是负面作用,只不过受困于目前的各种情况没有发挥出固有的优势来而已。

欢迎点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ijiazhuangzx.com/sjzwh/14259.html